根據國際失智症協會(ADI)統計2017年結果,
全球罹患老人癡呆症人口高達5千多萬人,
其中台灣老人癡呆症人口將近26萬人,
而且罹患人口持續攀升。
老人痴呆症預防上,
很多人都會先想到記憶力如果一直衰退怎麼辦?
如何有效增加記憶力?
甚麼時候要做記憶力訓練?
不過此篇將要談如何從生活中改變一些可能對記憶力損害的小習慣,
就能夠搶救記憶衰退、常保頭腦清明!
以下列舉3招速速退散的小習慣,現在就可輕鬆做起!
- 含糖食品,退散!
根據相關調查報告指出,
攝取過多糖分容易損害記憶力,
應該「減少攝取含糖食品」,
不過適當的攝取糖分是可以的,
特別是可以多攝取三酸甘油酯的產品,
像是魚油、核果類的食品,
便可有效降低果糖帶給記憶力的傷害。
- 宵夜,退散!
深夜讀書或工作到一半,
來碗熱呼呼的泡麵或是開包零食解解饞,
的確能夠短暫地讓人得到心靈慰藉,
但宵夜可能傷及大腦裡專門管理記憶力的海馬迴,
主要原因是,
充足且有品質的睡眠對於維護記憶能力相當重要,
但吃完宵夜之後,
容易將其他器官「喚醒」,
因此影響了睡眠的穩定性、導致睡眠品質下降,
而損害記憶能力,
造成好不容易認真學習的記憶成效都付諸流水、隔日全部忘光光。
- 慢性壓力累積,退散!
現代人人都可能是「窮忙族」,
越忙越窮、還讓工作壓力容易超過負荷、導致慢性壓力累積,
而這將會逐漸拖長你回想事情的時間,
成為記憶力衰退的兇手。
依據美國愛荷華大學(The University of Iowa)研究報告指出,
壓力激素會促使腦中的神經細胞連結變少,
不僅易導致短期記憶喪失,
也因此難以讓短期記憶轉化成長期記憶,
比方說慢性的上班緊繃情緒、考試壓力、被車貸、房貸等生活財務追得喘不過氣等等,
可以透過個人的舒壓運動,像是慢跑、打坐冥想、瑜珈或有氧運動等,
有效紓解壓力還能活化大腦。
留言列表